Log 47重新审视了建筑在气候变化中除了可持续发展和解决方案主义以外的作用,转而更贴近它在应对危机时的形式上的共谋和潜在的推动。在特邀编者Elisa Iturbe这篇引言摘录中,她定义“碳形态(Carbon Form)”作为一种理解建筑和城市规划必要的新方式,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范例。
直到现在,在建筑方面大多数有关环境的论文聚焦于碳作为一种建筑与工程的副作用,使能源效率好像一种正处于生态边缘的最为紧迫的顾虑。这样的立场对规范进行划分并从作为其成因的主要的政治、经济、空间组织中混淆了气候危机的源头。为了回应这样的错位理解,Log 47专题“战胜碳形态(Overcoming Carbon Form)”通过探究能源与建筑形态的相互性重新考虑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为了达成这点,我们必须抛开对能源技术地位上的理解,取代为对一种有着不可避免的空间反响的政治和文化上的推动力的审视。
三个关于能量捕捉的范例在人类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饲料、农业和高碳排的化石燃料。在这三者中的每一个转变阶段中,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得到转变,重组了现有的社会秩序并产生对应的空间与建筑范例。从游牧到农业社会的转变产生了城镇、村庄和城市;紧随其后的由化石燃料主导的向工业社会的迈进创造了工厂小镇、世界贸易网络、郊区和大城市。首先需要定义我们现有的能源模式是一种对城市与建筑形态的驱动。当燃烧的化石燃料开辟了生产潜能的新视野,社会围绕丰富能源的可用性进行了自我重整,并在空间中作为新的建筑类型和新崭露的城市增长模式迅速地变得清晰起来。再者,是以一种抛开目前量化碳足迹的方式,将建筑与城市形态联系到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气候危机的创造与演变中。我们当下的建筑环境已经创造了使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社会生活陷入一种能源密集型空间与形态的空间构造。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建筑环境是被动地从网格中获取能源而是主动地给予能源密集型生活以形式,从个人消耗到全球资本主义的动态。而这,相比建筑与城市每日的能源使用,是为面对一个恶化的生态灾难寻求有意义的改变途径中更可观的阻碍。若不管每一栋建筑增长的能源效率和降低的碳排放,对我们所知晓的建筑环境而言,若其核心依旧由碳形态构成,它将从根本上无法代替现有的能源模式或应对气候危机。任何对未来的提议必须首先处理如何战胜这项文化与建筑的遗物。对此,意识到作为碳能源空间表述的碳形态是一种干涉是有必要的。这反过来还会揭示建筑作为定义这人类与全球历史日益不稳定的阶段的结果的重要作用。
战胜碳形态
“碳形态”的概念假定建筑是一种能源流动的指数——因为形态紧随着能源。然而,依赖能源和其相关技术的建筑形态因其反映并赋予能源模式形态、向现存的技术进程投降、并保持它在化石经济中既定的作用而被谴责。因此在能源转变的序曲而非其结果中起到作用的建筑必须成为新的空间、社会、及能源组织的催化,并同时不因其形态的发展而依靠能源本身。换句话来说,我们必须只有对碳形态减少建筑至其成为一种偶发现象进行谴责,才能让战胜碳形态推动新的建筑场地。
鉴于建筑与碳资本主义当下的纠缠,很显然建筑现在需要一种全新的野心,创造一种之于现代化进程不太可能的对比。正如勒·柯布西耶所言:“现代生活需要、并正在等待着,一种针对房屋和城市的全新的计划”。我们的时机也需要一种新的建筑与城市组织、一种关于我们该如何居住的全新的计划。但不同于那些认为相关的能源转变已经发生的现代派,我们的能源转变还未来到。虽然他们的当下是那些为了构筑计划中的未来而存在的原材料,但我们的当下是我们还无法建造的一切,因为化石经济依旧继续支配着建筑生产。
译者:张卿安